close

全世界數位轉型朝向以物聯網為底層網路,透過感測器收集數據,經過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的算法,提供決策參考,再透過控制器去控制現場,這一套做法大概會持續三十年,差別只在每個節點的技術精進,大的架構大概不會變了。

在這樣的架構下,台灣有甚麼機會呢?從元件端來看,台灣是有一些優勢,從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這個產業還是有一定全球競爭力,不過危機也很明顯,因為終端市場不掌握在台灣產業手上,所以這個半導體產業在上游是屬於長鞭效應擺動最大的,要不是技術優勢及產業群聚,這個產業其實風險極高。

物聯網驅動的全球數位轉型機會,其實是非常分散且多樣化的,在手機這個終端產品即將歸於平淡之後,後續的商機是更加巨大但更難掌握。巨大的原因是各行各業都將進入數位轉型的競爭,不只是消費者端的機會,B2B的機會更多,但是由於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需求非常分散,所以大量客製化會成為主要服務模式,利基型市場會蓬勃發展,誰能更彈性服務利基市場客戶,誰就會成為贏家。

理論及趨勢講起來清楚簡單,實踐上卻不容易,因為傳統上台灣的電子資訊大廠華碩宏碁這些都是做終端消費產品起家,所以做數量的生意是其專長,做少量多樣的生意就很吃力,這也因此大家把目光轉向工業電腦業者例如研華新漢這些業者,不過這些業者在硬體製造與供貨服務能力上雖然具有大量客製化能力,但是在軟體及系統整合服務上卻顯得很吃力,因為對於終端市場的需求掌握不足,甚至常常連自己的硬體在終端市場是怎麼應用的都不清楚。這是台灣產業要切入未來全球數位轉型市場的最大弱點,特別是針對垂直利基型領域的系統應用需求搞不清楚。

這個巨大的商機與Gap,正是政府應該協助台灣業者的重中之重,從領域別需求研究到系統分析設計到國內場域實證到建立海外示範案例一系列的工作,這些工作到底是由領域別的政府單位領軍(例如交通部),建立領域別的法人能量(例如交通運輸研究所)來組織一群領域別的業者來推動,或是由國發會或經濟部成立一個專門的法人單位來進行各領域別的數位轉型服務產業推動?至今沒有看到政府有明確的推動策略,但是機會不等人,商機在等待與混亂中流失,台灣產業要是沒有趁這個機會好好抓住幾個垂直產業數位轉型的機會,未來恐怕還是逃離不了代工的命運,利潤還是被掌握下游利基市場的player掐著。*喜歡請用力分享,不喜歡請用力吐槽









離婚證人

台北離婚證人新竹離婚證人彰化離婚證人高雄離婚見證人







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dveynslbdkvz 的頭像
    tdveynslbdkvz

    司馬昭之心

    tdveynslbdkv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